关于珍惜青春的故事
正文:
“关于珍惜青春的故事”,由www.caiwu51.com整理,希望有关于“关于珍惜青春的故事”的文章,“关于珍惜青春的故事”能对您有所帮助!
《关于珍惜青春的故事》简介:雨淅淅沥沥地下着,从昨天上午一直下到今早,丝毫没有要停歇的意思。到处湿淋淋的,雨中夹着雾,灰蒙蒙的一
《关于珍惜青春的故事》正文开始>>雨淅淅沥沥地下着,从昨天上午一直下到今早,丝毫没有要停歇的意思。到处湿淋淋的,雨中夹着雾,灰蒙蒙的一片,可这并没有阻碍行人匆匆的脚步,我撑着伞来到校门口。
“不进!你不给我买我就不进去。”一个看起来七八岁的小男孩一边大声喊叫一边在雨中捶胸顿足。
“乐乐,要上课了,快进去吧!听话啊,妈妈今天一下班就去给你买。”妈妈弯下身子给他撑着伞,自己的肩头后背早已淋湿了一大片。
“不听!不听!我现在就要。”小男孩又跳到雨中歇斯底里地吼着。
“商店还没开门呀,妈妈到哪里去给你买呀?” 妈妈一手拉着孩子一手把伞又撑了过来。
“不管!我立刻要!马上要!” 小男孩挣脱了妈妈的手,又回到了雨中。
这时,校园里响起了早读课的音乐。只见那个小男孩扑过来,狠狠地推了妈妈一把,调头冲进校园。猝不及防的妈妈脚下一滑摔在了校门口的石板路上,手中的雨伞弹到了马路上。我一时怔住了,大脑一片空白。待我回过神来,看到的是无助的妈妈提着雨伞步履蹒跚的背影……
此后,这可怜妈妈的背影便时常在我的脑海浮现,一次又一次令我陷入深思:我们的“孝亲”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?
“百善孝为先”。“孝”是中华传统美德,虽然我们已进入现代社会,主张营建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,但是孝敬父母作为传统美德是必须发扬的。几千年来,在我们泱泱中华,传承着很多关于孝德的伦理和感人的事迹。早在《诗经》中就有“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,拊我,畜我,长我,育我,顾我,复我,出入腹我,欲报之德,昊天罔极。”的感慨;《三字经》、《孝经》、《弟子规》中都有关于孝敬父母的训导;孙中山先生也曾说:“讲到孝字,我们中国尤为特长,尤其比各国进步得多。”;古代有黄香温席等经典的“二十四孝故事”在我们中华大家庭广为流传着。
孝敬双亲,在人类文明史上也广为流传着。世界首富比尔·盖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回答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时说:“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!”是啊,是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,又费尽心血哺育我们,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,给予我们最多的便是父母。羊尚有跪乳之恩,鸦且有反哺之义。更何况人呢?孝是做人之本,孝乃天经地义。试想,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,会关心他人,会关爱社会吗?
近三十年来,中国随着独生子女数的日益增加,社会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人们普遍爱幼有余而尊老不足,呵护、疼爱出一批批“小皇帝”、“小公主”。他们衣来伸手、饭来张口,要风得风、要雨得雨,稍有不顺意便撒娇耍泼,兴风作雨,个个都是“家中小霸王”!致使出现“孝子,孝子,孝敬儿子”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“怪”却“寻常”的现象。
据《中国青年报》报道,团湖北武汉武昌区委针对中小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:超过65%的人经常与父母顶撞、发脾气;70%左右的学生从不主动参与家务劳动。在平时教学工作中,也常常有一些家长和我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里不听话,爱顶嘴,询问为什么他们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孩子却不听他们的话,与他们过不去呢?我想这与我们没有重视“孝亲”的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。
“孝亲”教育大多靠长辈们耳提面命的训诫和行为感化而来。可现实生活中,一些家长已缺失了对孩子“孝亲”的教育,他们对学习成绩要求较高,对孩子孝敬父母方面要求较少,一好顶百好,家务不让粘,体育活动不让上,社会活动不让参与,有不良思想倾向不予及时纠正。结果使得这些孩子虚荣心日盛,性情日骄,个性日傲,自私自利,目中无人,形成了极端的“以我为中心”的品行,根本不知道去关心、体贴他人,甚至是疼他爱他的父母。如今,我们的德育教育也鲜有“孝亲”等针对性内容,即便有也是讲大道理的多,对身边的、传统的美德教育比较淡漠,也很少挖掘。再有,社会大气候也给孩子们带来了不良的影响,媒体上每天都有打骂亲人、弑父弑母之类事件呈现,即是最好的例证。
中小学时期是孩子长身体、长知识的重要时期,更是一个人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。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 “孝亲”教育,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一道难题。“孝亲”教育不单单是靠灌输,而是要操作,要体验,在即时“体验”中产生道德认识,进而演变为道德情感,最后变成道德行为。那么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品格我们该做些什么呢?
一、利用典故、富有情趣的故事教育学生。
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晨会和班会课,讲述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孝敬父母的典故来教育学生,象羊羔跪乳,乌鸦反哺,张良取履敬老父,李密陈情报祖母等传说和故事;还有一些名人敬母的故事,象郭沫若教子种“妈妈树”,让孩子寄托一片爱母之情,以祈妈妈早日康复,陈毅敬母为生病母亲洗尿裤之事,老舍的“母亲给我的是生命教育”;还可以讲讲同龄人小学生张静贤孝敬父母,获北京市崇文区十佳少先队员的事迹。用从古至今孝敬父母的榜样来教育学生。
二、换位去体验为人父母的艰难。
过去有这样一幅对联:“革命方知北京近,养儿才晓父母恩”是很有哲理的。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:亲自体验,发人深省。现在的小学生娇生惯养,衣来伸手、饭来张口,根本不知生活的艰难。因此,可以利用“换位法”让学生亲自去体会一下当父母的艰难。如:开展“今天我当家”、“假如我是爸爸、(妈妈)”等活动。学生可以通过换位体验,受到深刻教育。
三、观察、访问、记录父母的艰辛。
父母工作,孩子不可能亲自直接实践,可以让学生通过眼观耳闻去观察,去间接实践。可以开展 “访问我身边的人”,“我跟爸爸、妈妈一起上班、上街、做家务等”。比如到医院去看当护士的妈妈给病人打针发药,到公共汽车上看当司机的爸爸开车,到建筑工地看当工程师的爸爸一天的工作......通过这种活动,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父母的优秀品质,在心灵上受到启迪和教育,感受、想象父母的艰辛与伟大,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,教育他们要孝敬父母。
四、对比出差距,从中品真情。
通过对比,更能发人深省,更能教育人。可以开展“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”、“一家三代比照片”、“我和爸爸妈比孝心”等活动。通过对比,同学们可以比出长辈过去生活的困苦,自己今天生活的幸福;长辈艰苦朴素的精神,自己娇生贯养的不良习气;长辈的仁慈与高尚,自己的糊涂与无知......,真是“不比不知道,一比吓一跳”,从中他们能比出差距,明确方向,提高认识,更加理解人间真情。
五、艺术的感染与教育。
许多事物,一旦插上艺术的翅膀,让人再去实践,将增强感染力,从而使人们提高了认识,调动了情感,增强了意志,指导了行动。所以,我们可以利用班会课、主题班队会组织学生开展“把孝心献给父母”、 “祝爸爸妈妈生日快乐”、“尊重父母、听从教导”、“向爸爸、妈妈敬礼”等活动。让学生通过歌曲、舞蹈、故事、小品、相声、话剧、知识问答、三句半等多种形式,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,从而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,达到育人的目的。
六、定规章,树榜样。
老师可以号召全体同学讨论制定班级“孝亲守则”,评选“孝亲小模范”。例如:一、听从父母的话,接受劝告。不任性、不顶嘴,有事征求父母的意见,有事与父母商量,做错了事主动向父母认错,取得谅解。父母暴怒,要躲避,过后再解释。二、对父母有礼貌。上学或放学,出门或回家时,都要告诉父母一声,以免父母挂念。父母下班回家,要迎上前去,主动接过东西。三、体贴父母。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,如打水、扫地、捡碗、放桌子,以减轻父母的负担,使父母欢心。父母生病,要悉心照顾,端水送药。吃东西时,要先想着父母和长辈,不吃独食。四、珍惜父母劳动成果,不乱花零钱,不吃零食。不向父母要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东西。不要难为父母。买东西要事先征得父母同意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,寻找榜样,树立榜样,宣传榜样,学习榜样,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活动。
另外,我们的家长、学校、社会,要给孩子创造“孝亲敬老”的机会,提供“孝亲敬老”的样板,联手打造这一关乎我们民族未来整体素质的“孝心工程”。
人生于世,长于世,源于父母。父母给了我们生命,教给我们最基本的生活技能。当我们还很小的时候,父母花了很多时间,教我们慢慢用汤匙、用筷子吃东西。扶着我们慢慢的,一步一步地学会了走路,教我们系鞋带、扣扣子、溜滑梯、教我们穿衣服、梳头发、拧鼻涕。多少次默默地帮我们拉好梦中踹掉的被子……这些点点滴滴,都是多么的不厌其烦,不求回报。如果人类应该友爱,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,然后再来爱他人,爱集体,爱社会,爱祖国吧!
文章关键字:名人故事 - 名人故事,有关于名人的故事,名人小故事,名人成长故事
与关于珍惜青春的故事 相关的文章
- ·上一篇:朋友之间友谊的故事
- 关于珍惜青春的故事
- › 关于珍惜的经典语句 你曾经不被人所爱
- › 关于珍惜的佳句名言_关于珍惜的佳句名言作文...
- › 关于珍惜青春的故事
- ›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_珍惜时间 词语 诗
- › 勇气如爱情,需要希望来滋养。_关于珍惜爱情...
-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:关于珍惜青春的故事
-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:关于珍惜青春的故事
-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:关于珍惜青春的故事
-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:关于珍惜青春的故事